中国GDP雄居世界第二,但制造业整体水平究竟如何?这次有了官方权威的说法。
中国前工信部长、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两会上称,中国制造业仍受限于体制和人才等原因,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至少还要30年。
苗圩3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全国政协13次4次会议第2次全体会议中说,近年来中国“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条’风险明显增多。”
近年来,在国内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生产从汽车到工业机械的所有产品,上到傲游太空的航天器,下到保暖装饰的鞋服帽,无所不能。但另一方面,国内的产业对半导体等美国高科技产品的依赖已经成为战略上的弱点,另外包括高精尖的机床,工控设备及其附件,也多需要进口。
随着中国经济转向基于服务的模式,有污染烟囱的工厂被封,制造业产出在经济中所占比例下降。2020年,中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稍高于四分之一,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苗圩称,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得过早、过快,不仅拖累当前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就业,还将带来产业安全隐患,削弱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远远不够,企业需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苗圩认为,限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例如企业公平竞争的机制还不健全,存在隐性的市场准入机制;要素价格市场化的形成机制也不完善;企业税费重,和金融对制造业支持力度不够等。
苗圩还承认,中国科技创新体制的机制不健全,让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强。
他表示,中国缺乏新兴产业、跨学科尖端领域人才,创新型、高技能的人才占比偏低等。
中国于2015年公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但是该计划遭到美国前总统川普的强烈批评。
美国指控“中国制造2025”涉及强迫美国企业技术转移、窃取美国知识产权,和补贴中企等。因此川普政府在任内启动“301条款”调查,并禁止向中国出口关键高科技技术等。
今年全国人大将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也聚焦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