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元宵,还要看宋朝 Posted on February 5, 2023February 5, 2023 宋朝元宵英国史学家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代”。宋人的日常生活,风雅处处是寻常。没有人比宋人更懂美,更懂生活。今天国粹君就带大家穿越宋朝,看看宋人的元宵节。官府发钱,天子下凡长假7天,与民同乐宋朝的元宵节有一个惯例:天子与民同乐,以示亲民。有首词写道:“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说的便是宋朝皇帝在宣德门与民同赏元宵的情景。每年的正月十五夜,皇帝都要“乘小辇,幸宣德门”,观赏花灯;随后,“驾登宣德楼”,宣德楼下早已搭好一个大露台,诸色艺人在露台上表演相扑、蹴鞠、百戏等节目,皇帝坐在楼上欣赏表演,“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先到宣德门下的市民,“犹得瞻见天表”,得以近距离一睹龙颜。这时候,叫卖“市食盘架”的小贩守候在门外,等着赏灯的嫔妃宣唤,皇室中人叫买小吃零食,出手非常大方,“妃嫔内人而下,亦争买之,皆数倍得直,金珠磊落”。北宋徽宗年间,皇室还在皇城端门摆出御酒,叫“金瓯酒”,由光禄寺的近千名工作人员“把着金卮劝酒”。“那看灯的百姓,休问富贵贫贱老少尊卑,尽到端门下赐御酒一杯”。据说,北宋政和二年元宵节的傍晚,正值都城汴梁百姓正在热闹的灯会上观灯赏烟火时,城内上空突然云气缭绕,十八只仙鹤鸣声清越并盘旋于宣德门上空,另有两只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驻足相视。皇城宫人速速禀报宋徽宗。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定这是仙鹤伴着祥云前来帝都报瑞,于是御笔将所见绘于绢素之上,这便是有名的《瑞鹤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上行下效,天子如此,下面的京城府尹,也就是市长,也会出来拜会市民。下属们则背着装满钱的大袋子,跟在后面,但凡遇到做生意的商人、民众,就派钱给他们,每人数十文,祝他们一年生意兴隆。现代人过元宵节,通常不放假,宋朝却是每逢元宵必放假,而且假期还挺长。据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休假岁凡七十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庆节、上元节同。”意思是一年官定假期七十六天,其中春节放假七天,寒食放假七天,冬至放假七天,皇帝过生日(天庆节)和元宵节(上元节)同样放假七天。私塾的假期也比较长。北宋私塾通常在祭灶以前放寒假,塾师们纷纷回家过年,等到过了正月十五以后才“开馆”。可见在民办学校那里元宵节是寒假的结尾。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猜灯谜,赏焰火宋代观灯,既有盛大的官方庆典活动,也有民间自发的娱乐游赏,仅就后者而言,就花样繁多,足娱耳目。南宋临安府的元宵节庆,从大内到坊间,各种花灯争奇斗巧。最奢华的要数皇宫内的琉璃灯山,高达300多米,上有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水晶帘子,流苏宝带镶嵌其中,各种彩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楼阁间有各式各样的小人在歌舞翩翩,仿佛仙女下凡。民间也是花灯的海洋,有小朋友手里拿的塔灯、纸灯;有沿街摆放的龙灯、鳌山灯;若想购买若干来装饰庭院,可需要你好好地挑选一番。走马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珠子灯,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或为龙船、凤辇、楼台故事;羊皮灯,镞镂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罗帛灯,或为百花,或细眼,间以红白,号“万眼罗”者,此种最奇。《武林旧事》载,灯以苏州、福州为冠,新安灯虽然晚出,但是更为精妙绝伦。用罗、帛等丝质品制成的灯是主流,“或为百花,或细眼,间以红白,号“万眼罗”者,此种最奇。”夜幕降临之后,所有花灯一起点亮,西湖诸寺,以灵隐山上天竺、中天竺 、下天竺三寺“张灯最盛”,而且,“往往有宫禁所赐,贵珰所遗”,“都人好奇,亦往观焉”。人山人海,整座城市亮如白昼,气氛高涨。猜灯谜是灯市里少不了的游戏,形成于南宋,又称“打灯谜”。据《武林旧事》记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藏头隐语就是谜语,人们将谜条挂在五彩缤纷的花灯上,供他人猜,称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颇有兴趣,所以深受欢迎。宋代元宵晚会说唱又嘻哈,大宋版《吐槽大会》宋代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却有“元宵联欢晚会”。宋朝时候,元宵节远比春节热闹、隆重、盛大。根据《武林旧事》及其他宋人笔记记录的零散信息,我们发现,在近千年以前的宋朝,就有嘻哈说唱、相声小品,甚至有了《吐槽大会》。魔术、杂技、歌舞、猴戏,千奇百怪、耳目一新,精彩程度比得上现在的春晚。“唱赚”为南宋盛行一时的说唱艺术之一,金赛兰等人则是当时临安府唱曲唱得最好的官妓,《梦粱录》说她们“娉婷秀媚,桃脸樱唇,玉指纤纤,秋波滴溜,歌喉宛转,道得字真韵正,令人侧耳听之不厌”。想象一下,宋人伴着节奏唱着呦呦呦的场景,必须要给他们疯狂打Call。“说浑话”是流行于宋代的说话节目,类似于现在的脱口秀,内容以诙谐、讥讽为特色,听起来活脱就是今天的《吐槽大会》。北宋汴京有位“说浑话”艺人,名叫张寺,“以诙谐独步京师 ,其词虽俚,然多颖脱,含讥讽,所至皆畏其口”,是当时最著名的毒舌。御街上有很多支歌舞队,表演“傀儡、杵歌、竹马之类”的节目,她们“首饰衣装,相矜侈靡,珠翠锦绮,眩耀华丽”。贵邸豪家经常邀请这些歌舞队前往表演。各大酒楼也点起灯球,“喧天鼓吹,设法大赏,妓女群坐喧哗,勾引风流子弟买笑追欢”。蹴鞠,闹社火娱乐活动多种多样除了上演娱乐节目,宋代元宵节时,大街小巷也会有大量蹴鞠的人群。“筑球”为宋代蹴鞠的比赛形式之一,就是今天的足球赛。宋人逢盛大节日,通常都会举行精彩的筑球表演赛,以庆祝节日。闹社火也是宋朝民间在元宵节时的重要娱乐活动。闹社火也称“舞队”,民间习惯叫“闹红火”,它是一种古老街头造型艺术。南宋后期宝祐年间临安宫廷画师朱玉作品《灯戏图》画的就是临安城中一支元宵社火舞队,描绘了南宋时期杭州元宵庙会时的场景。闺阁女子,白衣飘飘夜不归宿,通宵达旦《宣和遗事》记载:北宋徽宗年间的一个元宵节,一位女子玩到了半夜还没回家。一路兴致勃勃地走到了宫城门口。这是古代该有的情况吗?听起来跟我们的现代生活差不多了吧!没错这就又是宋朝了不起的地方了,大唐虽然是公认的盛世,但也有严格宵禁。长安城一到黄昏,就击鼓六百下敦促在外行走的人赶紧回家,鼓响六百下后,城内坊门一律关闭,这时如被发现还在街上就是“犯夜”,会被抽鞭子。而宋朝基本取消了宵禁日常,仅三更到五更两个时辰禁止夜行。元宵灯节更是全面开放,不仅男子可以整夜玩耍,平时“三步不出闺门”的女子,也完全被允许出去玩,甚至默许夜不归宿。女儿家,往往佩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流行穿白色衣物,这是因为彻夜出游,白色于月下最为适宜。南方吃元宵北方吃糖塠现代人过元宵节,一般都要吃元宵。宋朝也有元宵,不过他们的元宵叫做“浮圆子”。由糯米粉制成,最初是实心的,南宋时开始以白糖、果仁、芝麻等为馅。其中,乳糖圆子与现在我们吃的汤圆基本一致,只不过讲究的南宋人还会在汤里加蜜渍桂花,软糯细腻的汤圆加上香甜的汤汁,比起单纯的汤圆来说滋味更为丰富。除了乳糖圆子,还有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油炸圆子等,极具情趣的南宋人将元宵吃出了各种花样,称得上是专业的吃货。但是当时元宵尚未普及,只有江南一带和北方大城市的居民才有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在北方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元宵节的主要食品不是元宵,而是糖塠。糖塠是用面粉和红糖加工的小吃,做法也很简单。将面粉和红糖拌匀,加水和成很稠的面团,然后搓成长条,掐成小段,搓成一个个小圆球,入油锅炸熟,用竹签子串起来,即成糖塠。从外观上看,它很像今天的糖葫芦。糖塠又叫“焦塠”、“油塠”,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甜食小点心,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流行,到了宋朝就成了北方人过元宵节时的主食。宋人郑望说:“汴中节食,上元油塠。”意思是北宋首都开封在正月十五有吃糖塠的习俗。 Total Page Visits: 223 - Today Page Visit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