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共事务办公室网站发布消息称,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教授宣布,耶鲁2002届毕业生张磊(音)已经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 (SOM)捐赠888.8888万美元。这是到目前为止,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张磊是 Hillhouse Capital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建人,这笔捐款将主要用于耶鲁管理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另外一部分作为奖学金,提供给“杰克逊全球事务学院”国际关系计划项目,以及资助耶鲁各种和中国有关的活动。
张磊之所以选择捐赠888.8888万美元,是因为数字8在中国文化中有特别含义,其发音类似“发”,代表了财富和运气。
1998年,张磊出国留学,他选择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国际经济专业,同时攻读国际关系和工商管理硕士。回到中国后,他以耶鲁的捐赠基金作为初期投资,以3000万美元开创了高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如今,他的运营资产已达到25亿美元。
网友热议:教育无国界还是吃里爬外?
支持:教育无国界,张磊捐钱的目的不是济贫,是为了感谢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母校。有网友说:“他的思想境界已经是世界大同,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国籍。”
愤怒:认为是中国养育了张磊,张磊此举简直就是忘本!甚至大骂:“张磊不是中国人,这个垃圾不要回中国来混了。”
那么张磊对此是怎么说的呢?
张磊自述:我为什么向耶鲁捐款888万美元?
二十多年前我们结婚时,妻子大学毕业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在北京“黑”了下来。黑的代价是不分配工作,自己找饭吃,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日子实在艰苦,不是辛苦,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
1993年我们已经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近乎崩溃。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免了,另外还给将近一万的生活费,整个三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钱。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才可以扫地出门。
于是,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清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国家开出的帐目,把大学四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再借了些钱买机票,终于飞了过去。
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十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等等。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扔,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关系了!”
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则无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缴一点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旁听两门课。总之,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也正是因为旁听的表现好,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
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而且六年下来一直拿着全奖。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点评
从中国上大学、工作到耶鲁读书,一个人直接的感受往往确实就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张磊的捐款,在耶鲁的校友捐赠中只是很小的一笔,在美国根本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在中国有新闻价值的,是这一行为所显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是多么不同。
第一、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现在大多靠校友吃饭。
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
入学后,学校对你无微不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像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美国的学校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尽力保证性别平衡。
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日后自己赚到钱了你当然会把大笔的钱拿回家,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第二、学校靠校友,对毕业生也就非常恭敬。
比如,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
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做法是:全免!
理由大致有两条:
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
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中国的高校,是不是需要好好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