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首相来访为侵华战争赔罪时,毛太祖多次说:“要感谢你们侵华!没有你们侵华,我们上不了台…”
当然,这些都不妨碍今天你丫在神剧里装B意淫!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结束,八年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以下简称国军)在中国大陆的正面战场和日寇总共进行了22次大会战。
这22次抗日大会战,按时间先后为序,依次为: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蔣芥十、顾祝同、张发奎、陈诚、张治中、薛岳。淞沪会战是抗战全面爆发后的第一次抗日大会战。
历史上,中国遭到外敌入侵并最终灭国的几次战争,无一例外都是敌军从北向南进攻。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卢沟桥事变后,蔣芥十决定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作战,一则为了扭转劣势,把日军的入侵方向由“从北向南”改变为“从东向西”;二则为了向日本及欧美各国表达中国决不投降、抗战到底之决心。
历时3个月的淞沪抗战虽以失败告终,但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而且为大量民族工业、知识精英南迁(北大、清华、南开迁移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坚实基础。
在淞沪会战中,蔣芥十的嫡系中央军几乎精锐尽失,15名将军殉国(不含殉国后追授),近1000名校尉军官殉国,蔣芥十苦心培育的黄埔精锐大半毁于此役;而中国海军,则全军覆没。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郝梦龄(殉国)。
3、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唐生智、孙元良、宋希濂。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王铭章(殉国)。
在徐州会战期间,蔣芥十先后三次奔赴徐州指挥,尤其是在台儿庄血战正酣时,且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蔣芥十亲往台儿庄督战,士气为之大振,最后取得台儿庄大捷。
蔣芥十在台儿庄前线视察战事↑↑
专业黑蔣芥十一辈子的李宗仁,曾在回忆录中记载和蔣芥十共赴前线的场景:“正当前线战况最激烈的时候,蔣总司令忽然邀我一道赴城郭视察,我因为蒋氏未尝当过下级军官,没有亲上前线一尝炮火轰击的机会,深恐其在枪林弹雨下,感到畏缩胆怯。我二人走到了城边,战火正烈,流弹在我们左右簌簌横飞,我默察蒋氏极为镇定,态度从容,颇具主帅风度……”
5、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程潜、薛岳、邱清泉、桂永清、宋希濂、杜聿明、龙慕韩(因战斗不力被枪毙)。
在兰封会战中,因为作战不力,陆军中将龙慕韩被蔣芥十下令处决,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因为作战不力而被枪毙的蔣芥十嫡系将领。
6、武汉会战(1938年6月11日~10月27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蔣芥十、陈诚、白崇禧、薛岳、张发奎、孙连仲、王耀武、张灵甫、黄维、李延年、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武汉会战虽以失败告终,但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迫使日本改变了全面侵占中国的战略决心。
7、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李宗仁、汤恩伯、张自忠、李品仙、孙震。
8、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薛岳、罗卓英、王耀武、关麟征、杨森、张灵甫。
9、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白崇禧、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郑洞国、陈明仁、戴安澜。
10、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参战主要指挥官:李宗仁、陈诚、汤恩伯、黄琪翔、孙连仲、孙震、张自忠(殉国)。
11、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李宗仁、汤恩伯、孙连仲、李品仙。
1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罗卓英、王耀武、张灵甫、韩璇。
13、晋南会战(1941年5月—6月),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卫立煌、杜聿明、傅作义。
14、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10月11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薛岳、杨森、欧震、王耀武、王甲本、刘振三、赖传湘(殉国)。
1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薛岳、杨森、李玉堂、方先觉、夏首勋、陈沛、孙明瑾、余程万。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和重大意义。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之后,同盟国阵营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为了提振同盟国阵营的士气,蔣芥十决定主动发起对日进攻,并最终取得了同盟国阵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首开记录的胜利,大大提振了同盟国阵营的士气,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美锅、英国的高度赞叹,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空前提高。
1942年1月1日,长沙会战尚未结束,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与美锅、英国、苏联即作为同盟国四强,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上领衔签字。1月3日,同盟国成立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经美锅总统罗斯福提名,联合国家代表一致推举蔣芥十出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在中国、越南、泰国、印度的英美联合部队对日军作战。
罗斯福在给蔣芥十的贺电中称,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改变了二战的走向。同时,罗斯福宣布再次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的援助,并以其夫人的名义邀请蔣芥十夫人宋妹龄访问美国,在美锅国会发表以抗战为主题的演讲。宋妹龄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受邀在美锅国会发表演讲的中国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不久,美锅、英国政府主动提出废除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归还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被迫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因此得以全部废除,但苏联除外。
16、浙赣会战(1942年5月~9月),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顾祝同、上官云相、刘建绪、黄绍竑、汪之斌。
17、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参战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陈诚、胡琏、王瓒绪、王敬久、冯治安、王甲本。
18、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20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孙连仲、王耀武、余程万、施中诚、胡琏、池峰城、张灵甫。
19、豫中会战(1944年4月17~6月19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汤恩伯、蒋鼎文、胡宗南、李家钰、何国柱、吕公良(殉国)。
20、衡阳会战(1944年6月23~8月8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薛岳、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
21、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白崇禧、张发奎、韦云淞、孙元良、阚维雍(殉国)。
22、湘西会战(1945年4月9日~6月7日),参战国军主要指挥官:王耀武、施中诚、胡琏、李天霞、廖耀湘、韩璇。
这22次大会战,由1000多次大型战役、3万余次小型战斗所组成。被写入教科书的、我们所熟知的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参加的最知名的抗日战斗,由林彪、聂荣臻亲自指挥,属于太原会战中平型关战役序列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斗。
其实,说22次抗日大会战,是完全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是23次抗日大会战。第23次大会战叫缅北滇西会战(缅北滇西战役),因为主要战场在缅甸和云南边境,所以很少被人提及,也很少有人知道。
缅北滇西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度军队和中国远征军在英国、美锅的协助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西部对日本驻缅甸军队的进攻战役。该战役始于1943年10月,于1945年3月结束。中国以牺牲3.1万人、负伤3.6万人为代价,打死、打伤日寇2.5万人,成功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交通线。
缅北滇西会战(缅北滇西战役)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战”,是中、美、英三大同盟国在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首次在同一地区的协同作战,对内增强了民族信心,对外宣扬了民族威严,被称为“东方诺曼底之战”。
参加这次大会战的主要指挥官有: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将军、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黄琪翔将军,以及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最重要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中,蔣芥十、宋妹龄多次冒死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蔣芥十多次被日寇轰炸,宋妹龄因此受伤。
据可查证的公开史料显示,蔣芥十、宋妹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十个参战国里惟一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国家圆首和圆首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