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赚钱都很难,老板也不轻松。有钱的攥着不敢花,想花的又掏不出钱。
恰逢其时,网络上歌颂苦难的鸡汤文一锅接一锅,走过路过灌一锅。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作家余华
苦难就是苦难,没有任何意义。
最近有位上海开网约车的阿姨火上热搜,本应退休在家含饴弄孙,结果为了养家,选择24小时生活在车里,一天要跑车16小时。
这样的日子,她过了8年。
一个女人,血肉之躯,53岁,这样高强度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能坚持下来是怎样的体力和毅力?是热爱工作、还是无奈选择?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她还愿不愿意吃这种苦?
报道一片赞誉之词的背后,我只觉得心酸无比。
生活成本越来越高,钱越来越难赚,网约车吸纳了太多失业的人和大龄人士,为什么他们这么辛苦,却只能换来仅够生存的金钱?
很简单,供过于求。
当从事的人数超出市场需求时,人工价格必然越来越低,最终降到没有人愿意做这些工作为止。
哪曾想,人们已经没有了底限,拿命换钱都愿意干。
赞誉苦难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安抚人心都做不到。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就业、劳动法、分配、这些才是症结所在。
苦难就是苦难,没有任何意义,不仅不值得歌颂赞美,还需要警惕苦难。因为苦难会影响大脑,改变健康大脑,影响心智,甚至性格畸变。
夏日炎炎,工人用帽子舀凉水,浇在身上降温,以防高温中暑。报道用来作为苦难代表歌颂一番,多么敬业,令人尊敬,他们如此辛苦都不抱怨生活,你们有什么资格抱怨。
是啊,他的确很辛苦,但是问题在于难道不应该给他高温补贴?高工资?给予他防中暑物资?不拖欠工资?
歌颂赞美算哪门子福利?
不发放补贴给这些恶劣工作环境的劳动者,那应该补贴给谁呢?给晒不着太阳、坐办公室吹空调的人?
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了,既然苦难如此值得歌颂,大学生纷纷反驳:“为什么你不来吃一吃苦?过一过这样的苦难生活?”
年轻人活通透了,他们仿佛达成了一种共识,能力之内尽量活得轻松一点,他们不再愿意接受PUA,毅然往不同寻常的道路上走,不婚不育不买房,及时行乐。
年轻人喜欢开的玩笑,变成了“下辈子投个好胎”,“投胎第一志愿是有钱人家备受宠爱的孩子。”
调侃之下尽显心酸无奈。
很多经受苦难的人,除了过劳,什么都没有。
一生不许犯错的普通人,就是当下百姓的真实处境,干着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任劳任怨坚持着,稍有不慎,可能万劫不复。
比如生病、贷款买房、或是一次疏忽错误选择。
可是看病、寻求居所,都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怎么能说是犯错呢?
很多人,就是这样与苦难相随,日子里充斥着无休止的痛苦与折磨,还有屈辱。
也许年老时,只剩一副残躯,和无休止的病痛。
这时候,等待你的就是医院了,价格昂贵,你去还是不去?
古代赞美苦难的DNA传承至今。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以上就是祖宗们歌颂苦难的典范。不否认它们在特定条件下有一定的意义,但不具有普适性。
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吃得苦中苦,就有吃不完的苦,说好的人上人呢?谁拿走了?
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结果少时吃苦吃得够够的,老了还要继续吃苦,最后搞出个未富先老。
而梅花,它本来就香,和苦难有什么关系。
既然没有后来的“人上人”、“老来富”、“未得大任”,那么前期的吃苦纯粹就是吃苦,没有希望的吃苦。
所以这样歌颂苦难的DNA,结束吧,否则临终前只能再加一苦:悲愤绝望。
没有人想要经历苦难。
有人十八岁拿到驾照开跑车,有人十八岁拿到驾照开始跑车。
生活就是这样,都是迫不得已。以往人们日子有奔头,是因为希望在眼前,人们笃信会有美好的未来。
现在的人们在苦难中沉浮,他们不想脱离苦海吗?他们想极了,只是没有选择罢了。
断绝其他选择的前提下,似乎唯有在困难中自渡,至少能存活下去。
我们每个人都是肉体凡胎,身心承受的苦难压力有限,这不是值得歌颂的东西,它就是苦难,回忆都不想触及的负面东西而已。
我真的希望,不要再去歌颂百姓的苦难了,没有人愿意被人一次又一次揭开伤疤。
从苦难中寻找原因,改善苦难者的困境,才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