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瑞士克莱登大学本科毕业,兲朝腐蛋太学叫兽。
这一字之差何止天壤之别?!
其一
很久没有听到张维迎老师说话了。
毕竟平台持续向我们投喂的,都是“张维为”。
说起张维迎,很多人脑袋里准会浮现出张维为。
有人以为他俩是兄弟关系,还有马大哈直接把他俩混为一谈了。
想起那个段子: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距离,是你信张维为,我信张维迎;你读周小平,我读周国平;你看司马南,我看司马迁。
张维为,复旦院长、理论大家,振臂一呼“中国震撼着世界,并触动着全球”,“中国人没有理由不自信”。
张维为霸气称:我们是要给美国人“立规矩”,让他们习惯我们的强大。张维为还说过,我们要给西方启蒙,而不是我们的公知要给中国启蒙。
和张维为的观点正好相反,北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到现在中国仍然没有经过真正的启蒙,启蒙在中国是一个“半拉子”工程,也就是一个“夹生饭”。中国人对基本的权利、自由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模糊的。
中国没有发展出功利主义的哲学,但是有丰富的功利主义的实践。至少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历代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功利主义的,目标就是富国强兵,不是基于对每个人自由、权利的考虑,而是从“集体”的角度考虑,为了所谓的集体利益,每个人都要牺牲自己。但是每个人都牺牲了,还有集体吗?
张维为最喜欢讲中国模式,明确提出“崛起的中国正在重新界定着现代化的含义”,这是“对西方模式的超越”,“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张维为着重强调中国模式的独特性;张维迎却认为,不应该迷信中国模式,“中国发展的方向和原则并没有任何独特之处。”
张维迎在北大2017年毕业演讲中说,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是建立在西方世界过去300年发明创造所积累的技术的基础上,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每一项重要技术和产品,都是别人发明的,不是中国自己发明的,中国只是套利者,不是创新者。
复旦的张维为和北大的张维迎,你相信谁?这是一个问题。
过去40多年,中国从一个贫困潦倒的国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得益于“市场”的力量。在“市场”被污染、污名化,甚至遭遇前所未有危机的当下,是否真正理解“市场”的力量,既关乎我们的财富,更关乎我们未来的命运。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
在诸多经济学家投奔政治的道路上,张维迎老师仍然坚持说真话,孜孜不倦地普及经济学常识,对中国现实有极深的思考和洞察。过去的四十年里,张维迎老师沿着米塞斯、哈耶克等先知的思想轨迹,通过一本又一本著作,推广自由市场的理念和常识,被誉为“自由市场的守夜人”。其影响力早已超越经济学界,开启了无数人的思想启蒙之旅。
张维迎:也不是说我有足够的勇气,完全不顾忌。只能说,我保证不说假话,不能保证所有的真话我都敢说。我不想做无畏牺牲,但是你让我太委屈自己,说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我也做不到。
在越来越多的政治正确面前,张维迎这样的经济学家越来越稀有,以简明的经济学逻辑,让我们看到看不见的东西。“市场经济布道者”张维迎老师的作品,无疑是剧变时代,每个人更新认知、坚定信念的最有力“武器”。
姚洋:维迎的文字简练达意,经常有警句出现,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
周濂:张维迎老师的书,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页我都划下很多下划线。
其二
在中国的学术和思想界,张维为和张维迎这俩货的存在就如同两座大山,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看似相安无事,其实内心的火药味早就蓄势待发。
这俩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看。
也想起那个段子: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距离,是你信张维为,我信张维迎;你读周小平,我读周国平;你看司马南,我看司马迁。
直到那一天,这两座大山终于是一头撞了个满怀。
在那次让全网都炸锅的论战中,张维迎那句“中国没有真正经历过启蒙,现在的启蒙不过是个半拉子工程,是夹生饭”犹如一颗定时炸弹,直接在张维为的自信城堡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张维为的回应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只见他挥舞着手中的数据和历史,大声宣布:“我们是要给美国人‘立规矩’,让他们习惯我们的强大。”
这话说得好像他下一秒就能带着一帮粉丝跑到白宫前面去划地盘。
可张维迎哪是省油的灯?他那敏锐的经济学眼光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让他在辩论中总能抓住对手的破绽。
他的一番话,不只是摧毁了张维为的自信,更像是给了那些盲目自信的自豪感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强调的“市场的力量”和“看不见的手”,无疑是对张维为那种国家主义自大症的有效治疗方。
这番“论战”,其实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中一种深层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
一方是坚持传统、强调集体和国家主义的张维为;另一方则是倡导开放、重视个人和自由市场的张维迎。
这不仅仅是两个学者的辩论,更像是整个中国社会在思想和方向上的一场激烈碰撞。
通过这场辩论,张维迎不只是用他那锐利的经济学知识切割了张维为的论点,更是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思想和批判精神。
他的那种不畏权威、敢于说真话的风格,无疑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与张维为那种略显浮夸和自大的风格相比,张维迎的实事求是和理性分析显得更为可贵。
张维迎的这次辩论胜利,不仅仅在于他的论点有力,更在于他代表的是一种进步和开放的思想。
在当今中国,正如张维迎所言,真正的启蒙还远未完成,社会的自我反省和思想解放尚需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张维迎通过这次辩论,无疑向社会传递了一种信号:理性和开放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方向。
另一方面,张维为的自信崩塌不仅是个人层面的失败,更象征着一种过时思维的瓦解。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封闭和自大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中国需要的不是自我封闭和自我吹嘘的空洞自信,而是建立在真实自我认知和客观世界理解之上的自信。
而且,这场辩论也展示了社会对于这种开放式对话的需求。
张维迎敢于挑战传统观点,他的勇气和智慧激发了公众的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它触及了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是一个关于如何看待自身,以及如何定位于世界的广泛讨论。
在未来,张维迎的这种开放和自由的思维方式,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发展方向。
这种思维方式鼓励人们批判性地思考,勇敢地面对问题,不回避矛盾,寻求真正的解决方案。这正是中国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所急需的思维方式。
张维迎的辩论不只是摧毁了一个人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它摧毁了一个过时的思想体系的自信。
它告诉我们,未来的路需要新思想的引领。正如张维迎所示,只有真正理解市场的力量,才能正确理解中国未来的命运。
这种理解不会是盲目的自大或自我吹嘘,而是基于深刻的自我认识和理性的世界观。
张维迎的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个人的辩论胜利,它是思想的胜利,是理性和进步的胜利。
它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方向,呼唤更多的开放、理解和真诚的对话。
这种胜利远比任何单一的学术成就来得重要和深远,它关乎一个国家的思想解放和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像张维迎这样的思想先锋,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这个时代点亮前行的灯塔,用真知灼见来启迪这个时代。
不过,这场辩论也让人看到了一个问题:即使在今天,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仍然处于一种混沌和摸索的状态。
真正的启蒙和理性讨论,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术界或者是少数人之间的辩论,而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自我觉醒和进步。
张维迎这次可谓是打得漂亮,他不仅用锐利的言辞击溃了张维为的自信,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国社会的启蒙和进步,点燃了一把火。
这场辩论不只是学术的胜利,更是思想的解放,是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盲目自大的一次有力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