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戈尔巴乔夫在俄罗斯中央临床医院去世,终年91岁。
戈尔巴乔夫,前苏联的首任总统,也是末任总统,在他任上,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德国统一,冷战终结。他是顺势而为,还是无为而治?
暴政阴影,童年烙印
1931年3月2日,戈尔巴乔夫出生于苏联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普里沃利诺耶村。父亲曾经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多次负伤,因此被授予红星勋章和”勇敢”奖章,并且还入了党。除了当兵,戈尔巴乔夫的父亲几乎当了一辈子拖拉机手,从普通农民一直干到队长。戈尔巴乔夫的母亲也当了一辈子农民,识字很少,并且信教,生前一直住在普里沃利诺耶村。
他生活的村子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被集体农庄合并,爷爷、外公都被送去了古拉格。他们家幸运地挺过了1932-1933年的大饥荒,而周围的许多人却饿死了。
斯大林时代的种种灾难,使戈尔巴乔夫在幼小时认识到:集体制度是多么不公正。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不经审判,要么被流放、要么遭逮捕,他爷爷的5个孩子只活了他爸爸和一个叔叔。他祖父深夜被克格勃带走的那一幕,深深烙在戈尔巴乔夫的心里,这个记忆给了他立志改变苏联的巨大勇气:让人民免于暴政的阴影,应该成为当代社会每一个执政者的理念。
“那时候,我家乡有接近一半人饿死,包括我父亲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戈尔巴乔夫对传记作者 William Taubman 说,他在幼年时期见证了 Stalin 主义的残酷,以及诉诸暴力攫取权力的手段,这对他日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50年,19岁的戈尔巴乔夫正式入党。同年,他被苏联最高学府莫斯科大学的法律系特招(没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1974年,他引起了政治局的注意。他主持修建的斯塔夫罗波尔大运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灌溉,并创造了丰收记录。
1978年,他被任命为中央委员会秘书,由此加入了苏联统治精英的行列。之后的许多年,他多次随苏联代表团到西欧旅行,这些活动扩大了他的眼界,并形成了他对世界和政治格局的看法。
风雨飘摇,临危受命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后,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等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的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疆域横跨东欧、中亚、北亚的大部分。
1924年1月,列宁逝世,1925年,斯大林获得苏联最高权力。此后,发展进程与失败的基因就已经埋下。
斯大林推行家长制、专制、大权独揽、一言堂,不允许不同意见甚至想法、言论出现,大肆杀戮国家功臣,组建克格勃以监视各领域领导者、学者、科研工作者、劳动者的言行及思想动向,在国家间推行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在经济上一直注重发展重工业、军工,忽视农民的地位待遇,甚至加以剥削,忽视轻工业、服务业发展,搞整齐划一,对全社会进行全面控制,从而导致国家与社会活力大减。
斯大林执政下开展的肃反大清洗运动,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
到了赫鲁晓夫时期,对于已经固化和长期形成“定式”的政治经济体制,试图进行探索性改造,也遭遇挫折,期间好不容易有了些许改变,但继任者又回到原来的轨道。
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以后,萧规曹随,特权阶层继续强化,执政集团加深贵族化,严重脱离群众,领导干部终身制,领导集团缺乏活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集团的老态龙钟,延伸出国家的暮气沉沉。加强重工业和军工,以至对外侵略占领(比如对阿富汗的侵略),搞军事输出,与美国大搞军备竞赛,进行两强争霸,同时又不注重发展其他经济,使经济、财政资源面临枯竭,或已经陷入枯竭状态,国力已经大大衰弱,这种趋势不断强化。这期间的苏联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有“勃列日涅夫停滞期”之称。
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被任命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此时的苏联帝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不仅在国际上不断的被孤立,经济结构已经严重畸形,处于崩溃的边缘。社会迅速分层固化,上层成为特权阶级,和广大民众分隔开来。苏共的高级干部,很快成为“新阶级”,生活腐化堕落,作威作福,享有各种特权。更重要的是,苏联的新贵们和苏联民众几乎生活在两个世界,既不是鱼和水,也没有血肉相连。
更可悲的是,由于财政困难,上层挥霍无度的同时,下层却痛苦不堪,无论是军队,政府部门,还是老百姓的生活都陷入了半瘫痪,整个基层都怨声载道。政府部门经常亏欠大半年工资,老百姓的房子也分不下来,买面包得排长队,还不一定能买得到。
积重难返,无力回天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释放政治犯,允许公开辩论和多名候选人选举,给人们开放旅行的自由,减少核武库,与西方建立紧密联系,对东欧诸国的政治改革不再进行干涉。
戈尔巴乔夫称,忽视宗教信仰是苏联的重大损失。戈尔巴乔夫上任后,大力推行宗教自由政策。
1990年,苏联政府颁布了信仰自由相关方案,允许教会创办学校,还规定父母有权对子女进行宗教教育,甚至部队官兵可以参加宗教仪式,教职人员可以去监狱给犯人辅导。同时,政府不可以资助任何与宣传无神论有关的组织和活动。
1990年8月13日,戈尔巴乔夫签署总统令,恢复20年代–50年代所有政治镇压牺牲者的权利。他在总统令中说—
斯大林的领导层以革命、党、人民的名义进行的大规模镇压、恣意妄为是过去时代留下的沉重遗产。从20年代中期开始的对同胞生命和荣誉的凌辱极其残酷地持续了几十年。数十万人遭到了身体和精神的残酷折磨,其中许多人被消灭。他们的家庭和亲人的生活变成了一连串暗无天日的屈辱和痛苦。斯大林及其周围的人攫取了没有限制的权力,剥夺了苏联人民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在民主社会里被认为是天生的和不可剥夺的。
虽然戈尔巴乔夫试图力挽狂澜,但是由于积重难返,他已经无法阻挡和难以扭转潜在的原有趋势,使国家摆脱衰败命运。
终结冷战,缔造和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成为了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随即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的世界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
苏联最大的问题,是宣传过程中总跟美国和西欧日本比,这个就要命了,尽管他们过得不是特别离谱,但是跟欧美比起来,那就没谱了,因为苏联解体前的西方是工人福利最足的时期,而且当时苏联并不是完全封闭,经常有人去西方出差,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对比起来啥情况,尤其柏林墙两边,肉眼可见的巨大差距,换谁也没法熟视无睹。这种情况下,心态也崩了。
随着苏联国力下降,被迫进行战略收缩,冷战逐渐进入尾声。
1986年2月,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外交新思维,认为“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民族的、地方的、阶级的利益斗争已经不合时宜,每个民族都有权选择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大国不应该把自己的利益强加给其他国家。
此外,戈尔巴乔夫还对苏联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构建全欧大厦,就是拆除铁幕、跨越分歧,各国携手共建统一的新欧洲,迎接美好的明天。新欧洲的范围是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苏联也是其中一员。到时候,欧洲要削弱美国的影响,实现自主化,而苏联将是欧洲大厦中的主角。
外交新思维其实一种战略收缩,总的意思就是不要对抗,一起合作,为全人类利益而努力。新思维表明,势力撑不起野心,果断退而求其次。
戈尔巴乔夫打开了冷战的铁幕,他在执政期间访问了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许多其他国家。
1989年10月初,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国40周年庆典上,游行的人们打出了“我们是一个民族”、“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救救我们”等标语。面对成千上万的游行民众,以及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主席台上的戈尔巴乔夫心情复杂。
一个月后,象征德国分裂的柏林墙被推到,一年后,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分裂了45年之久的德国实现了再次统一。
当时苏联在东德驻扎了38万军队,但这些军队接到的命令是按兵不动,不介入。正是苏联的默许,才让德国的统一如此迅速而顺利。如果苏联反对德国统一,那么在苏联解体之前,德国是统一不了的。直到1994年,驻东德俄军(原苏军)才最终从那里撤军。
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是两德统一的最大“恩人”。
1986年,美苏关系史上出现了真正的突破:10月11日至12日的会谈中,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倡议签署条约,开始核裁军。
1991年7月1日,戈尔巴乔夫在布拉格会议中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标志着冷战结束。
戈尔巴乔夫在1990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他撤去铁幕,结束了冷战,消除了全球性核战争的危险,促进德国的重新统一。
解开枷锁,放飞自由
二战结束后,东欧很多国家向苏联看齐,纷纷建立苏联体制的共产党或工人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时间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苏联从1955年5月14日建立华约国家体系开始,就在东欧国家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勃列日涅夫曾经倡导过“一体化”。
苏联改革新思维之下,开始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催促东欧各国跟着苏联的节奏,一起搞改革。戈尔巴乔夫发表了一番言论:“……没什么通用社会主义模式,任何人都没有对真理的垄断权,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进行干涉,把自己理念强加于人”。
被僵化的集体主义高压了这么久,东欧各国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模式的不满迅速释放,加快了变化的步伐。
1989年6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在选举中受挫,团结工会开始执政波兰政府。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被改名为罗马尼亚,实行三权分立、多党制政体。12月25日,临时军事法庭判处齐奥塞斯库夫妇死刑,立即执行。
1990年2月,保加利亚共产党自行放弃一党专政体制,党名也改为保加利亚社会党。同年6月举行首次自由选举,保加利亚成为多党制国家。同年11月,国名由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亦一分为五,而捷克斯洛伐克则于1993年分为捷克及斯洛伐克。
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各国自由选择和苏联解开枷锁的结果。
苏联大力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了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长达10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
“由于我们多年来信奉的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那些意识形态,导致了在阿富汗部署军队这样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我们试图把一个外来的社会模式,强加给一个有自己深厚传统的国家,这注定是要失败的。”
1986年2月,戈尔巴乔夫宣布开始从阿富汗撤军。1989年2月,最后一批苏联军队从阿富汗离开。
权斗政变,丧钟响起
由于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触动了权贵阶层利益,1991年8月19日至21日,保守派发动政变,意图夺取政权,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的总统别墅被软禁了三天。但是,深得民心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大量民众纷纷上街抗议政变,致使政变未遂,戈尔巴乔夫重新回到总统办公室上班。
此次政变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并恢复了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总统权力,但此次事件大大削弱了苏联共产党的力量,意味着戈尔巴乔夫挽救苏联企图的彻底失败,帝国丧钟已经响起。
红旗落地,乌托邦梦碎
苏联要解放全人类,可是当时苏联老百姓已经知道了西欧,美国,日本是什么生活水平,也知道自己是什么生活水平,这种情况下,解放啥?让别人都跟着自己过这种一穷二白的生活?所以价值观已经崩溃了,再也不想听那些共产主义理想什么的。
苏联实在是没钱了,所以只好向美国求助,美国援助的条件非常苛刻,这也是苏联后来做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比如开放报禁)的原因。此外两德统一苏联没有干预,也和钱有关,因为德国人给了苏联大笔的马克。
1991年11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终止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的职务。叶利钦有俄罗斯老百姓和上层的支持,所以肆无忌惮,逼着戈尔巴乔夫签了苏联的死亡宣言。▲苏联和平解体的两位关键人物:戈尔巴乔夫(左)与叶利钦
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至此,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决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不是一切责任在美方。苏联的瓦解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累积已久的问题。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合理性根源是它能为普遍人民带来更好生活,但政权长年无法满足人民希望、改善生活,是为其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是历史的必然事件,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即便没人推,自我弱化的帝国也会轰然倒塌。在政治领域中,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在思想理论上,苏联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知识分子没有表达意见的自由;
在经济上,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在外交上,苏联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加剧了国内动荡。
整体而言,苏联解体对中国绝对是好事,此后中国北方不再受到威胁。只有中国安全了,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因为俄罗斯的兵力都拉回欧洲去了。
同为苏联体制之下,我们的幸运之处就在于及时改革,比苏联早了二十年,在问题还没到不可收拾的时候果断变道,改革开放为融入世界和转型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