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名博士,多次在菜市场偷菜被抓。
据中国检察网官网显示,刘某某,生于1983年,重庆人,是一名博士,案发时处于无业状态。
2020年10月,刘某某五次到达翁某某的摊位,偷走番茄、丝瓜等蔬菜。
2020年10月7日22时许,刘某某来到上述摊位,盗走摊位上的番茄1个、芹菜2根、藕1根。
2020年10月14日23时许,刘某某来到上述摊位,盗走摊位上的丝瓜2根、菠菜1把。
2020年10月17日23时许,刘某某来到上述摊位,盗走摊位上的番茄1个、芹菜2根、小葱1把。
2020年10月25日23时许,刘某某来到上述摊位,盗走摊位上的莴笋3根。
2020年10月26日23时许,刘某某来到上述摊位,盗走摊位上的红皮萝卜8根、生姜1块。
2020年10月29日10时许,刘某某被公安民警抓获归案,被盗价格蔬菜总计46.5元。案发后,刘某某已赔偿摊主翁某某人民币500元,并取得其谅解。
重庆市北碚区检察院认为,鉴于刘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罪认罚,且已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其谅解,犯罪情节轻微,根据相关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最终决定对其不起诉。
据了解,刘某某此前曾多次因犯盗窃罪被处罚。
2015年8月19日,他曾因犯盗窃罪,被重庆市北碚区法院判处罚金2000元。
2019年5月30日,又因盗窃被北碚警方行政拘留15天。
2020年10月30日,他涉嫌盗窃罪,再次被北碚警方刑拘,同年11月2日被取保候审。
2021年6月2日,北碚警方以刘某某涉嫌犯盗窃罪,向北碚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这条消息在网上传开后,大多数网友的感觉是“悲哀”。
作为一名博士毕业生,竟然有多次的盗窃行为,也曾经被行政拘留过,但是依然没有悔改,这一点是让人感到惊讶。
据了解,刘某某是福建省宁化县人,如今在重庆市发展。博士毕业以后,刘某某没有成为高校的教师,而是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没有想到连续多次遭遇失败。
这对他是一个非常大的心理打击,所以直到现在,刘某某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总是做一些兼职,目前是属于无业游民的状态。
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没有收入的他,最终使得他沦落到偷菜的地步。这也可能是生活当中意想不到的事情,更没有想到会发生在一名博士身上。
有网友觉得,这名博士偷窃成瘾,该是属于一种心理疾病。毕竟如果真的想要偷菜,不可能那么小规模地进行,总体的金额不会那么小。社区工作人员或者是心理师可以给帮他进行疏导,能够解决心理问题,后面自然就不会再想着偷菜。
也有网友觉得,作为一名惯犯,已经说明学历和品德不成正比,法院应该进行严肃处理,不应该因为他是博士,而进行宽容处理。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罚款,后面可能还会继续,这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博士是高学历的上层人士,和小偷几乎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想到这两个身份竟然会重叠在一个人身上。这里面的原因也很值得我们深思,能够顺利博士毕业,证明自身是有足够的能力,即使不能够大富大贵,也应该能够温饱无忧。如今只是成为一名无业游民,证明这位博士在生活当中应该是遭遇到很大的挫折,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名博士只是被曝光的一个典型例子,可能还有很多的高学历者有同样的情况,只是没有那么极端。我们经常看到部分高学历者在家啃老,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曾经遭受过多次的打击。
中国社会讲究的是人情事故,很多时候,情商显得比智商重要的多。可能很多博士都无法从容应对,安心从事他们感兴趣的科研工作,最终容易走向极端。这既是我们这个社会资源配置错乱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育一直所存在的问题。
学历是知识的挑战,生活是对社会的研习。具有知识上优越地位的人,反而不能在生活上起色,可能是人的问题,也可能是社会的问题。其实,不难推断,刘某某应该是妥妥的寒门。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孔乙己代表了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他的悲剧在于他分不清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的区别。在科举时代偷书不是一件可耻或甚至犯罪的行为,他染上这种旧习后,社会却改变了。因此咸亨酒店,那个小小的社会对孔乙己,永远是一个埋葬他、置他于死地的陷阱。
跨出被资本封锁的寒门,还是蛮难的,一定程度上,无关学历。前有孔乙己、孟夫子、亦然先生,是他们懒惰嘛?不全是,是他们没有利用好懒惰,没有对自己的懒惰负责的态度。
这种事情的出现,是大同社会不能容忍的。也就是说,我们离大同社会还有距离。偷菜博士本人、被偷菜人、围观人,都还远远不是大同社会的会员,当然,目前也不具备那样的社会基础。
所以,我们在追寻认知能力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