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水灾的热度似乎渐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奥运会的连连大捷,以及吴亦凡曝出的一个个大瓜。如果不是在当地的人,可能已经认为河南已经渐渐复苏,人们又回到之前的生活轨道上了吧。
这种灾难,若不是生在当地亲身体会,是很难感受到那种蔓延的悲伤和绝望,毕竟人与人的悲欢是不能相通的,大多数人只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救援赈灾的正面报道,就心安理得地认为灾祸已经平息。
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将生命放在第一位,没有精力去顾及他们的财产,那时候能保住命,就已经是普天同庆了。在发现自己活下来之后,和同样幸存的伙伴相拥而泣,将救援成功的消息奔走相告,这些是经历了生死瞬间人们本能的情绪反馈,再经过媒体的大力宣传,就成了一首首热血感人的赞歌。
只是,热血的感动迟早会冷却,当人们静下心来环顾四周,才发现该淹的都淹了,酸楚的生活刚刚开始,真正的泪现在才开始流。
看一下这些图片,都是在河南劫后余生的人们的心声。
一个女人,掩面哭泣着,洪水早已远去,但是正在脸上奔腾的眼泪什么时候停歇,根本不由自己说了算,而是生活说了算。
“店没有了,家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对一个蜂农,蜂箱全被冲走,意味着什么?
洪水没有夺走他的命,却夺走了他的生计,对这位大哥来说,哭已经成为了奢侈,因为孩子还得靠我养大,我还得继续赚钱。
一位农民大姐,哭得撕心裂肺,她养的作物在洪灾中被冲刷殆尽,一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所以,才有下面这个党委书记看到全镇庄家被毁,伤心痛哭。
对于一个有良知的农民领袖,他的痛必定是叠加的,是所有农民之痛的总和。
每次洪灾,受伤最深的总是农民,为了保城市,有的地方不得不采取泄洪的措施,闸门一开,洪水一泻,城市保住了,但农村遭殃了,作物被淹,家园被毁,雪上加霜,再加上曝光度低,得到的救援远不及大城市多和快。
干着最苦的活,受着最惨的难。
一个养猪的河南农民,灾后损失了80%的猪,曾经辛辛苦苦培育的猪苗,如今已是一具具四脚朝天的尸体,他面对镜头,只是无奈的笑笑:”差不多十几年,才能挣回来这么多钱。没有办法,只能去打工了,毕竟上有老下有小。”
他的难受,可能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但生活还得继续,望着他劳累的背影,心中说不出的苦楚。
流量变幻莫测的年代,这些农民的呐喊,谁又能真正听得到呢?
河南洪灾中也涌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柯南新乡王府花园酒店老板段晓贤,把酒店变成接受灾民的庇护所,他义薄云天的侠义之举,令人铭感五内。
但谁又能想到,这是他如今唯一现存的酒店,其余几家已经在这场洪灾中消失。
洪水没有抹灭他的人性光辉,但事业受到重挫也是事实,特别是对一个如日中天的中年男子,这种打击可想而知。
仔细在网络上寻找,还是会发现这样那样无助的信息,只不过它们都被流量的洪水埋没,这些虚拟的洪水,可能比真实发生的更伤他们的心。
当人在无助,绝望,伤心至极时,是很希望得到公众的关注的,他们需要宣泄,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存在给予认可。
他们的哭,应该被允许,他们的悲痛,应该被接纳,我们不应该光看到和天灾战斗的热血,也该正视那些重启生活之后的酸甜苦辣,面对灾难是种勇气,而能在灾难过后面对现实,同样是种勇气。
希望有一天,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不是对抗灾的热血渲染,而是受灾百姓们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欣慰笑容。虽然社会的关注度已随洪水远去,但我依然相信,大家该有的补给,会一视同仁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