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阿里巴巴被罚了180多亿之后,蚂蚁集团今天又被约谈了。
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4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
我看了一下,有五大要点。
其中:
1、在支付方式上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
2、打破信息垄断,遵循“合法、最低、必要”原则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保障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
3、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
4、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认真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
5、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上面这些话都是金融术语,如果翻译成大白话,最有杀伤力的,当数以下三条:
1、“花呗”业务基本判了死刑。大家都知道,“花呗”本质上就是虚拟信用卡,以往消费者在使用支付宝进行交易时,“花呗”业务是直接嵌套在支付链路中的。
现在,央行要求支付宝断开与“花呗”的不当连接后,那么“花呗”业务,基本上没有存在的土壤。当然,下一步微信支付可能在淘宝上用了,这是后话。
2、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纳入金融监管范围。换句话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你要么做金融公司、要么做科技公司,你不能又赚金融公司的钱,又享受科技公司的宽松监管;这条是重中之重,直接影响了对蚂蚁集团的估值。
去年蚂蚁集团IPO计划被叫停后,围绕着后续的整改方案,市场普遍预计有三种可能:一是小打小闹的整改后,继续按原定方案上市并按科技企业估值。
当然自从去年监管定调后,这种可能性早已不复存在。
二是进行业务拆分,科技归科技,金融归金融,两块业务分别估值。这是蚂蚁集团方面极力争取的方案。
三是整体设立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业务全部纳入金融领域接受监管。对于蚂蚁而言,这是最不利的方案。
此次央行明确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说,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这一下,3万亿的估值已经一去不复返,保守估计需要打5折,甚至更低。
3、蚂蚁集团降低业务杠杆率,不能无限搞ABS,搞“钱生钱”。
按照监管要求,未来蚂蚁集团的杠杆率最多只能达到12.5倍,应该说,蚂蚁集团业务、利润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已经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国家金融安全是第一位的,去杠杆降风险是首要目标,你做得再大也不能成为既成事实。
毕竟,金融可以创新,但必须是监管下的创新,这些创新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违规之实。
2
马云又被打了一锤!应该说,这次监管层约谈蚂蚁,字字句句,都打到了蚂蚁的痛处,就像点穴般精准、直接!
要知道,蚂蚁一年大赚几百亿,是怎么赚的???蚂蚁上市估值一下子干到将近一百倍,又是什么逻辑?给你们看点东西吧:
1、花呗和借呗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行小贷公司之实,诱导消费,透支未来。
你们翻看下去年8月25日晚,蚂蚁集团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的招股文件,里面首次披露了蚂蚁的收入数据。
数据显示,2019年蚂蚁集团一整年的营收是1206亿元,其中数字金融科技服务费收入677.84亿,占比56.2%。什么叫数字金融科技服务费??
数字金融业务分为微贷(花呗、借呗、网商贷)、保险、理财三部分,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418.85亿元、89.5亿元、169.5亿元。
其中,微贷业务,也即是花呗和借呗贡献的营收占比最高,将近40%,是最大头的组成部分!!
说白了,花呗借呗,主要盈利模式,还是微贷业务赚钱,更多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甚至有鼓励年轻人超前消费的之嫌。
虽然说没有借呗和花呗,也有信用卡,照样超前消费,但花呗和借呗对年轻人的诱导太明显了,趁人不注意直接选择默认付款方式为蚂蚁花呗。
但是鼓励过度消费的后果呢?最终只会让消费者和整个社会买单——这是监管机构万万无法容忍的。
2、蚂蚁自有资金也仅有400多亿;但却放出了2万亿的贷款,50倍的杠杆,背后是惊人的高杠杆!这个50倍的杠杆放贷,是怎么做到的?我们知道一般你有400块钱,你就算全借出去也仅有400,是不可能做到借2万的 。
招股书显示:蚂蚁已与20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双方共同服务了7.29亿数字金融平台用户和2000万小微商家。花呗借呗成为用户使用最多的普惠型消费信贷产品,过去一年服务用户5亿 。
5亿花呗、借呗用户都要“ 借钱 ”,就算一人借80块钱;400亿就没了。。为了能够借更多的钱给用户们,蚂蚁采用了一个“ 联合放贷 ”的模式。
按照现在蚂蚁400多亿,却借贷了2万多亿给用户的比例进行计算:大概就是:你借10000块;蚂蚁出200块,银行出9800元;你借2万块,蚂蚁出400块,银行出1.96万;你们借了2万亿,蚂蚁就只要出400亿,剩下的1.96万亿都是银行们垫的。
……贷款给这5亿人以后,赚了钱,赚了利息;蚂蚁分大头,银行分小头。如此循环往复,杠上加杠,凭借400多亿的自有资金,却放出了2万亿的贷款。
看到这里,我估计懂点金融风险的粉丝们,应该已经看出问题了。
打个比方,你同事要是今天抵押2万块钱给你,跟你借100万;他说我出去放贷,一年能赚10万;到时候我们一起分钱,赚钱。。
你敢借吗?大概率不敢吧???所以,为什么马爸爸要炮轰巴塞尔协议?因为不想接受监督。
蚂蚁金融以10亿的资本金运作一个次级贷款池,通过反复加杠杆,最终放大到上千亿规模,杠杆率能达到数百倍。
然而,金融业的风险,那可是牵涉每一个普通人,支付宝用户超过了10亿。
如果上市,还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股东。
要知道,任何金融,本质上都是信用、杠杆、风险,就算是所谓金融科技、金融创新,都只能转移风险,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风险。
蚂蚁集团也只能转移风险,绝对无法消灭风险,最多可以隐藏并延后风险,但早晚要一并爆发,导致恐怖的系统性风险。把风险转移到谁的头上?
自然是转移到认知程度最低的普通民众头上,因为他们辨别风险的能力最低。所以,现在国家要求蚂蚁们降杠杆,不能无限搞ABS,这相当于给蚂蚁们画上了业务高压线,防止他们把利润留给了自己,却把亏损留给了民众,把风险扔给国家!
3、马云鸡贼,明明是金融业务,非改名“蚂蚁科技”,蚂蚁上市,居然搞出了100倍的估值,差点就狂割韭菜!
现在,国家把它明确定位为金融企业,从此以后,它们以后将享受银行级别的监管待遇,再无野蛮生长。
如果按照金融企业来定价,那蚂蚁的估值,可到不现在的90多倍,要知道,像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这样的龙头零售银行,估值也就10倍出头,蚂蚁明显太高了。
经过此番“戴维斯双杀”,市场对他们未来盈利的预期,自然也会水落石出,等到真的上市了,蚂蚁估值和现在比,很可能要打个对折或更多。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果阿里和蚂蚁真想当一家百年企业,短期来看现在是挨了一刀,但如果能吸取教训,踏踏实实去干正经事,把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群众的利益统一起来,长期来看这次暴击对它不是坏事!!
3
布罗代尔说过一件事,他说“资本和市场是相互吞噬关系,如果资本占据优势,他会勾结政府,创造波动,依靠垄断获得暴利,反正从这以后不再有公平市场可言”。
阿里这些年其实就是典型的“泥腿子上岸”,消耗了大量的国家政策和支持,赶上了红利,再加上他们自己也艰苦奋斗,成就了现在的规模。
但是看他们这几年的表现,明显是不想再干累活了,他们想进军金融,以前的“收租”满足不了他们了,开始追求更爽的“收息”,毕竟这个流转快来钱猛。
再加上马云们成功太快,短时间内获得了太多的财富,获得了太高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任性了!
什么最后悔创立阿里,说我对钱不感兴趣,说996是福报,还拍什么装笔电影,搞什么湖畔大学,和一些明星混在一起瞎折腾,简直膨胀得不像话了。
所以,昨天罚单下来以后阿里某个张总来一句说这次事已经过去了,不会有太大影响,给人一种利空出尽是利好的感觉,我当时就觉得,这事情还没完全解决。
果然,今天央行的约谈来了,就是要告诉你:在中国,做生意赚钱可以,但不要太嚣张,不要以为企业做大了,就可以逃离监管、为所欲为,什么时候真正意义上整改好了老老实实当企业家,什么时候再来谈你的福报。
要知道,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在中国,做生意赚钱可以,但不要太嚣张,得按规则办事,任何妄图挑战规则权威的幻想,都注定,且一定!会被消灭!!
阿里和蚂蚁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超级巨无霸。
这一次被国家单独拎出来,在全国人民、老百姓面前,公开处罚整改!
这是一次,对于整个中国企业的警示教育!!
对于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大企业,将产生非常非常深远的影响:国家允许你们做大,但你必须要听话!
不能忘本,更不能得意忘形!不要以为做大了,就能目空一切,电商行业如此!
外卖行业也是如此!制造业更是如此!!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小企业,更伤害了人民的消费权力!等于完全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这样的“ 赚钱方式 ”;已经严重偏离了国家一开始的初衷!请记住!
中国宪法1954年当时制定的时候,开篇第一段话,就重点写明过: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在中国,任何站在人民群众对立面,任何试图“ 剥削 ”老百姓,把风险留给国家和全民,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行为!
都无法长久、难以持续!都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