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长扎里夫在德黑兰与中国正式签署一项为期25年的协议,其中包括政治、战略和经济合作。
外交部网站截图
在这次访问中,王毅表示,我们将签署中伊全面合作计划,挖掘两国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潜力,规划长远合作前景。
据《纽约时报》、彭博社等外媒当天报道,尽管协议的具体内容并未公布,但有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协议细节与去年披露的文件内容基本相似:中国将在未来25年内投资伊朗电信、基础设施等数十个领域,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并将获得伊朗的常规石油供应。伊朗政府对此次签署的双边协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外长扎里夫将此协议称作“具有历史意义的25年战略路线图”,总统鲁哈尼强调要加快协议的落实。
凤凰网视频截图
伊朗驻巴西大使感慨,中伊25年协议有益于两国伙伴关系,也“将为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础”。2021年1月4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称“在西方国家一直违反其义务之际,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俄罗斯和中国”,目前伊中关系已达到战略合作的水平,两国正在为未来25年的合作框架协调,“我们对与中国合作的看法是一种战略性和长期的看法,伊中合作属于宏观和战略性的合作而且这样的合作不会受到短期问题的影响”。中国和伊朗的关系一直以来就受到西方国家关注。此次协议一经签署,外媒便纷纷开始解读。
有不少外媒将此协议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其中,路透社认为,中伊双边协议旨在“大幅扩大中国从东亚至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这也引起了美国的关注。
与此同时,一些媒体将此协议看作是伊朗突破美国制裁的努力。《纽约时报》评价称,该协议可能会加深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削弱美国孤立伊朗的努力。彭博社也认为,中伊之间的友好关系,对美国拜登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美国智库世纪基金会研究员埃斯凡纳迪(Dina Esfandiary)向《华尔街日报》表示:“协议的签署,会让伊朗变得更加不妥协(intransigent),也会让欧洲和美国更加紧张。因为看起来,伊朗可能有办法摆脱经济上的束缚。”
当地时间2021年3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德黑兰同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会谈。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
据伊朗通讯社(IRNA)27日报道,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签署协议后表示,“中国是患难与共的朋友”。
扎里夫当天在推特上发文称:“很高兴欢迎我的中国朋友王毅先生访问德黑兰。双方就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扩大全球、地区和双边合作进行了良好交流,最终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25年战略路线图。”
伊朗驻巴西大使加里巴(Hossein Gharibi)当天在推特表示,伊朗和中国的伙伴关系将在高度尊重东方价值观的情况下,为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础。
他写道:“今天在德黑兰,伊朗和中国敲定了他们的第一个25年战略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双方概述了各自的长期经济和其他利益……中伊伙伴关系将为新的‘世界秩序’奠定基础,高度尊重东方价值观,而不是基于当前失败的、日益激进的(西方)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