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在今年两会上提案,建议可以对人口规模低于10万人的小县先行合并试点,称小县合并可以避免人口流失,也能减少行政资源浪费。
她还举例说,某县2019年常住人口3.02万,地方财政收入3,66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5亿元,行政事业和社会组织120余个,财政供养人员6,000余人,财政供养人员比为1:5。
李冬玉提到的其实是涉及政府行政成本高、公共基础设施浪费大的问题,比如县级财政供养人员和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都需大量财政支出。
所谓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国家财政来支付个人收入以及办公费用以及福利待遇的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党政群机关人员,主要供职于党委、人大、政府、政法机关、政协、民主党派及群众团体等机构;各类事业单位人员,供职于教育、科研、卫生等诸多领域;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中国官民比例一向被视为“国家机密”,但常有相关数据流出。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前参事任玉岭在2005年全国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官民比例早已达到26:1,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吃财政饭的所占总人口的比重攀升之快,是史无前例的,令人堪忧!”
人社部2016年公布过公务员人数,达到716万。
但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就撰文表示,加上所有由纳税人供养的国企和事业单位人员,中国实际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了7,000万人,官民比例高达1:18。目前各级政府每年还在新招公务员。
《中国经济周刊》曾报导称,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08年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合计为3,946万人,比值为1:34。2008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再没有对财政供养人员总数进行过统计。
据198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一书公布的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西汉,7945:1;唐朝,2927:1;明朝,2299:1;清朝,911:1;87年当年,67:1。1998年财政部部长助理刘长琨透露:汉朝八千人养一个官员,唐朝三千人养一个官员,清朝一千人养一个官员
而根据百度搜索显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官民比大致如下:
美国 1:700,
欧盟 1:720,
巴西 1:610,
印度 1:350,
俄罗斯 1:330,
日本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