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英雄》横空出世!吊足了中国人的胃口后,李连杰在最后一刻用他天下第一快剑的剑柄抵住秦王的背……只因飞燕、残雪对他说过:“秦王杀不得!”……啊! 甚合上意!甚慰朕心!!成就的,是官伶秦人张艺谋的名声和这厮过把隐就死的夙愿.…..娘希匹!美国总统都杀得,暴秦有何杀不得的?!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然后是48集的《大秦帝国》!似乎是从正史角度释秦,但正史岂有戏说精彩??于是又耗巨资揣度上意杜撰了78集《大秦赋》,真是不差钱!看来,天下皆要做暴秦的子民??那14亿脑残们可能真想或不得不做……我操他妈!!
秦,虎狼之国也,焚书坑儒、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筑长城(史上最无用、最愚蠢的工程!)、指鹿为马…..因其暴虐,仅历二帝即亡 — 天下苦秦久矣!
习禁评一定以秦人自居而豪气冲天。祝包子早登大位,做袁世凯第二!
陈胜、吴广安在?!
大秦赋这部剧在网上引起了广泛争议,本来不想参与,因为压根就没有看一眼,所谓“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看到导演发的感言,顿时不淡定了。
根据相关报道,该剧的导演延艺说:我们为这部剧所做的努力,就是想激起人们心中的那股劲儿,那是两千多年来先人们传下来的,是我们血脉里与生俱来的,是愿为国家慷慨赴死的豪情,也是“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的理想,这是全剧的魂,是根。
这句话让我大为震惊,都什么年代了,《大秦赋》的导演居然还有这样的思维?真是病得不轻啊。
因为在那些战争片中,主题也不会是让人“慷慨赴死”,最终的主题大都是,“生命如此宝贵,和平来之不易,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仇恨和杀戮,多一些理解与和平。”
比如前苏联的著名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带领一部分女高射击枪手守卫一个偏僻的火车站。
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迷惑、牵扯德军主力,瓦斯柯夫上尉与五个女战士把德军吸引过来,迂回在荒原 、沼泽地、野草丛中,在生死线上顽强搏斗……突然一个女兵被沼泽吞没……突然又一个女兵被冷枪击中,突然……她们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想念着自己的恋人,回忆着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们都先后倒在战争中的血泊里……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导演在影片中采用了多组黑白与彩色画面相互交替的镜头,把现实与理想,残酷与美好通过这种对比手法鲜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战争本不应该属于这些可爱的姑娘们,但偏偏就是这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她们美好生活的权利直至宝贵的生命。
这场战争以及她们在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牺牲的无畏爱国精神都会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同时呼唤着人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珍惜和平!
怎么到了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反而拍电视剧的目的居然是激发人们“慷慨赴死”?
何况,秦始皇暴虐无度,又十分愚蠢,征服了天下,却不能把握自己和国家的命运,闹得个巡游炫耀,暴病而死,腐臭千里的下场。
秦二世昏庸残暴,苛政横行,民心浮动,苦不堪言。最终导致秦朝统一后14年就灭亡,有啥可歌颂、赞美的?
有人说短命当然不代表最差,但秦朝显然没有什么可洗的。
就像两个同样早年去世的年轻人,一个是过于残暴,祸害人间,激发了众怒被大家乱棍打死,一个是因为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有可比性吗?
秦朝显然就是前者。
再者,人类发展到现在,大国之间不会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即使有局部战争,也要尽量生命的代价。
以最近伊朗核专家遭暗杀为例, 这次暗杀使用的是在一辆尼桑汽车上的遥控机枪,这其实就是一辆无人战车。因此,尽管伊朗核专家带了装满三辆汽车的保镖,但是也毫无用处。
这也充分说明,现代战争形式正在发生巨变,精确定点清除是一种新的战争形式;无人战车的作用非常重要,几十个武装人员也打不过1个自动机枪;杀手是怎么做到长期潜伏,持续跟踪伊朗核专家,而不被发现的,也值得研究。
总而言之,要提高科技实力,而不是鼓励大家为国“慷慨赴死”。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说,没有人会不爱国!如果国家真有难,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相信很多国人愿意为国家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比如在今年年初,四万白衣天使远赴武汉,在一次次大火中,那些奋不顾身冲在第一线的消防官兵,以及和歹徒搏斗的民警,危难时刻见义勇为的英雄……即便如此,也要在最大程度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而不是让他们“慷慨赴死”!
这样的腔调,跟蔡洋们喊的“宁可大陆不长草,也要解放XX岛”;跟李毅之流说的“死四千人等于没死一个”的奇葩言论,有什么区别吗?我看没有。
有网友说,既然《大秦赋》的导演这么喜欢为国赴死,需要死的时候,让他们先去吧。
我同意这个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