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均……??
本朝建政之初,毛太祖说:“你那么大块地方,那么多人口,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有优越性,如果搞了几十年还不能超英赶美,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如果按太祖的说法,中国人的球籍已经被开除N次了!中国人都得到火星上去了!
再说了,经济总量超越美帝了又如何?你对人类文明有什么贡献?你发明了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电视?电话?电灯泡?互联网?计算机?卫星?………你的飞行器才刚刚登上月球,美帝的人1969年就已经上月球了!等你的人上月球的时候,美帝的人上火星了!你14亿人总共2个拿诺贝奖的,不要说美帝了,同样是黄种人的日本1亿人出了近30个……
现阶段,中国人就只是活着而已嘛…
本文为12月13日徐洪才教授在《大抉择》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陈社长,各位专家,各位网上的在线的朋友和我们现场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一个周末,而且在北京是隆冬时节,但是我们在这里是其乐融融。特别要感谢各位和我一起分享,见证我的这本小书《大抉择》,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发布。坦率的讲我心情确实是十分激动,尽管在我这个年龄应该说对很多问题、很多事情应该保持一种平淡的心情,但是确实还是抑制不住读书人自己的研究的心得成果能够公布于世,和读者朋友们分享。
其实这也是一件幸事,也感到一种成就感。要非常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我作为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老朋友,机械工业出版社也是我的老朋友,过去10年多的时间帮我出了4本书,每本书的话都记录了一段历史,在记录的历史阶段里面,我的思考和我的困惑,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同时也在过去的这10多年时间里面,我也有幸为机工出版社的其他的一些著作写过序言。我印象中大概有这么七八本,还不到10本。所以接下来这种深厚的友谊愈久弥香,酒越陈越香。陈社长讲到,希望还有未来10年20年30年压力很大,因为现在人的寿命很长,可以活到100岁,我看还有50年。
按照过去的话,我大概三年写一本书,坦率的讲书不是刻意写出来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写的,有一部分是讲出来的。讲过以后就留下了一些文字,后来进行整理,整理的过程当中也给它淘汰一部分,沉淀下来,感觉可以作为历史有所交代,所以就留下来了。因此在过去的将近30年的时间里面,其实我已经出版了十一本专著,所以大抉择是我的第11本专著,当然还主编了一些书,另外的话还写了很多报告,一些随笔。
写下来的这些东西,我希望记录了历史,对我个人来说是有一个留存纪念之意。但是同时思考的过程有一点点零星的一些思想火花,我希望也能够为广大的读者和社会能够有所启发,和大家一起分享。特别是过去10年多一点时间,我作为一个智库经济学者思考了很多问题,主要是为公共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当今社会整体而言,都处在一种变革的过程当中,浮躁的过程当中。因此也很少有人愿意下笨功夫写书,也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读一本书。所以我说我们作为一种有一点愚钝愚者,还愿意写,而且执着的三年左右出一本书,我自己我们也感到很欣慰,也有点自我表扬的意思。
坚持下去,我觉得这对于人生来说,这也是很有价值,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同时也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些点滴的思考思想,这对于社会可能也算是一种贡献。
在这个过程当中,坦率的讲,人生的过程和你的事业的追求是离不开家庭的。今天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朋友只能网上参加我发布会。很多人给我发来信息想参加,我就只能从网上参加,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线,但是今天现场还是少了一位重要的一个人物——我的夫人。
上几次每次她都过来,因为这个书的形成的过程,它是见证者。从我的第一本书开始,她就是见证者,而且是参与者。今天特殊原因,因为我孙子回来了很小,只有15个月,所以她不能离开,但是我估计她应该在线上。在人生的轨迹和事业的一点成就当中,都凝结着我夫人的心情和奉献,所以在此借此这个机会也要向她表示真诚的感谢。
感谢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够到亲临现场,为我这本书捧场、见证。同时要感谢我们在线的成千上万的读者朋友们,也和我们一起见证这本小书的发布。谢谢各位。
在辞旧迎新之际,祝大家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事业顺利,谢谢。
因为辞旧迎新即将来临,特别是这两天中央正在开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召开,所以庚子之年这很不容易,即将结束了。
大家的心情我感觉虽然还很忐忑,因为未来还充满不确定性,但是应该说比半年前要好多了。因为疫苗已经开始使用了,所以大家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对于我们中国而言,十四五即将开启,或者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开启。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我们一起来探讨分享一下时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
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几个话题。
第一个,未来5年全球政治经济新格局。第二个就是十四五及未来15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第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1年经济有哪些亮点?因为这个会议虽然这个公报还要两天以后才能出来,做一点前瞻,同时根据前面的五中全会的精神和政治局的会议,实际上大家已经能够大体上能够看得出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的一些思想。
未来5年全球政治经济新格局
大家知道疫情突如其来,深刻的影响了世界,世界经济陷入到深度的衰退。在6月份的时候大家很悲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预测这场危机的负面影响可能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超过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也超过了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但是到了10月份的时候预测的时候,心情好一些,预测悲观的程度减轻一些。
6月份的时候预测世界经济今年是负增长5.2%。到了10月份的时候预测是负增长4.4%,依然是负增长。但是冲击的程度没有大。尽管现在海外的疫情依然在水深火热当中,但是大家感觉到如果疫苗广泛的使用,很可能在明年一季度疫情得到全面的控制,世界经济就可能出现一个强劲的反弹。
实际上近期大家也看得出来,市场的预期已经开始有所改变。比如说最近两个月,中国的出口是大幅上升的,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上升。上个月我们对美国的出口是增长了将近20%,说明市场的信心在恢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场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短期内可能很难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首先,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一个低速增长的缓慢的复苏的过程。
尽管现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但是在应对疫情过程当中,各国采取的超常规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造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我个人认为需要时间来消化。
另外的话,前几年叠加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中美贸易战以及最近中美之间的博弈的不断升级,由此引发的全球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这种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思潮。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叠加在一起,大家感觉到这个要逐渐的恢复常态,恢复经济的全球化,也需要时间。就是说疫情冲击了全球的价值链供应链,这需要修复需要时间。前期的政策导致的负面影响隐患消除也需要时间,现在再给他转回到经济全球化的正确的轨道上来也需要时间。
所以现在正处在一个大的动荡和变革的时期,我估计未来5年到10年是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供应链重组重构的过程,也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全球新的规则体系,重建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凝聚更多的共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低速增长的过程当中,伴随的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由之而来引发的杠杆率居高不下,各国都是采取寅吃卯粮的政策,在最近几年这种加杠杆是快马加鞭的,而且采取极度宽松的低利率政策,我觉得还要维持一阵子。
如果明年美国的经济强劲反弹,通胀率肯定会上升,但是短期内不会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要刺激经济。要高负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予以配合,没有这种配合,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就出现了一种经济的低速增长,低利率、高通胀、高杠杆、高风险并存的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在这样一种发展的过程中,大家会感觉到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加剧。最近两年美元的贬值趋势,我觉得还会延续。现在美国是接近于零利率,欧洲和日本是负利率,全球这种负利率的债券规模接近20万亿,全球的GDP规模也就是70万亿,今年还要缩水一点,因此利率的水平极低,会刺激金融市场的动荡,资本流动的无序,汇率的波动,大众商品价格的波动,这对实体经济对全球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是不利的。所以未来也充满了很多潜在的风险。
第二个特点就是中美关系可能会进入竞合时代。
特朗普时代点燃的这种新冷战。脱钩这样一种激烈的对抗的可能会要做出重大的调整。因为在过去这种采取鲁莽的粗暴的这种加征关税,挥舞制裁的大棒,破坏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的格局。同时也让美国深受其害。
所以拜登政府上台以后,他会采取相对理性的态度,在很多领域可以和中国展开合作。比如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在应对全球疫情方面,公共卫生这些挑战、恐怖分子这些非传统的安全方面。在经贸合作方面,我相信也会和中国展开有限的合作。但是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打压程度只会加深,不会减弱。而且打压的这种从过去中美之间的双边对抗转化为美国伙同它的盟国联盟统一战线,合纵连横。因此中美之间的这种竞争与合作,这个形势变得异常复杂。
中美的关系,我个人认为从几个层面上来理解。
一个是物质利益层面上主要是体现在经贸合作,这种合作我觉得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因为美国的经济的恢复也需要利用中国的市场。
另一方面在全球治理层面上需要中国的合作,美国想恢复它的全球领导地位,我觉得困难是比较大的。从拜登的执政团队来看,它目前的优势主要还是在处理外部事务方面、外交方面,但是目前的突出矛盾和挑战主要是内政,是内部的问题。
所以他的困难挑战和他的能力之间是不匹配的。未来需要和中国展开合作,当然还可以在双边多边层面上,比如说中美谈判,双边投资协定,甚至我们在亚太自贸区远景目标的合作以及CPTPP合作方面也可以展开合作。因此中美之间竞合的关系,我觉得这是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第三个方面特点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
随着美国想要回归主流社会、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想恢复他的领导地位,因此经济的全球化我觉得会有所恢复。不光在亚太地区,美国要整合它的原来的地盘、朋友圈和资源,所以跟欧洲之间的合作,以及它的盟友之间的合作会加强。
当然未来经济全球化,会在曲折中前行,是体现在不断的凝聚共识,要建立新的国际规则还需要时间。现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是对中国的这种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的发展的模式和道路是采取否定态度的,是不认同的。他不认为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实际上我们中国最近几年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方面是快马加鞭的,所以这是一种矛盾的状态。当然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利益上的博弈,未来我觉得也会趋于复杂化。
因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南北之间的合作,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但是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是上升的,影响力是上升的,他们有一些共同的诉求,但是现有的国际规则体系是由美国西方国家主导的。所以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方面还是考虑不够周全的。因此这中间利益的博弈,新的规则的形成,我觉得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四个特点就是全球的发展重心在亚洲,亚洲的重心在东南亚,孔雀东南飞。
大家现在也看得出来,包括我们中国的一带一路,实际上现在大家感觉到总结过去7年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海上丝绸之路展现了更大的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现在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在加强,跟东盟十国之间的合作也在加强。中日韩之间和东盟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10+5之间的RCEP的合作,未来展现的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涉及到亚太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一体化的问题,也涉及到中国和美国在亚太地区复杂的博弈的关系。
总体来看,东盟十国里面发展也不平衡,亚洲这里头除了日本,还有新加坡为数不多的几个经济体,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的机会,而且这里面资源丰富,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另外的话产业的协同能力比较强,这个是推动未来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第五个特点是中国的和平崛起势不可挡。
我们现在正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上,现在的GDP的规模已经突破,今年渴望突破100万亿,人均的GDP突破1万美元,而且经过42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形成了有4亿多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服务贸易方面我们是第二,投资方面,跨境投资方面,也是名列前茅。在很多科技领域我们也取得了世界前沿的成果。
从今年以来的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已经呈现一个逐季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经济增长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负增长百分之负的6.8%。二季度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有序的推进复工复产,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反弹,正增长3.2%。三季度更进一步实现了4.9的正增长,我预期四季度可能实现5%以上,全年平均下来经济增长2%左右。明年顺着这样一个良好的态势,一季度可能增长10%以上。因为今年一季度这个坑挖的太深,二季度三季度以后逐季回落,到了四季度很可能就是6%,全年平均下来8%左右,可能是8以上。
后年可能就是6%就正常化。到2025年的时候,经济增长大概是5%以上,在十四五期间,我们经济增长平均下来大概是5%以上,这个是值得期待的。到203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回落到4%以上,2040年3%以上。2050年2%以上。在未来5年可能稍微长一点时间,在2026年左右前后,中国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达到世界银行所设定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也就是整体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成功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觉得这个值得期待。
到2030年前后,最迟2032年,2030~2032年某一个时间点里面,中国的GDP的总量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个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到2035年我们经常就是说未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未来还有30年的发展的空间。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间点上是2035年我们整体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国家行列,我觉得是值得期待的。因此中美之间的关系,大家会看到力量的对比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未来的30年总体的趋势是此消彼长,当然美国也会持续的发展,只不过发展的速度比我们慢一点。目前今年的情况特殊,今年我们之间距离又大大的缩小了,我们今年正增长2%,再加上人民币最近几个月半年又升值5%,美国今年GDP缩水4%左右,实际上我们中间的差距缩小了。到今年年底中国GDP占全球的GDP的比重可能会上升到17%,这样一个水平。
大体上未来是此消彼长,当然明年美国的经济可能会有一个强劲反弹,很有可能实现5%以上的增长速度,当然这也是不可持续的,它的正常的水平应该是2%左右,是这么一个水平。
中国的GDP占全球的比重是逐年上升,美国是逐年下降,但是两国相加,总体上保持在40%的水平。也就是说未来30年,中国美国的GDP加在一起占全球40%左右,可见这两个国家要处理好关系是至关重要。对于全球经济社会的和平发展稳定繁荣发展,这就是定海神针。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发展的势头势不可挡。
随着未来5年甚至10年的调整,我觉得中国的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这时候双方的心态调整,我觉得可能会到位。到本世纪30年代以后,可能中美关系会进入一个相对温和的缓和的发展的时期,这是对未来5年的一个总体的全球格局的一个展望。
十四五及未来15年我们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第一就是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
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60.6%,这是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6%。如果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到2035年,我们可能渴望会达到75%左右的城镇化率。这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也是提振内需的一个重要抓手。
因为一个农民变成市民的话,它带动的是实体经济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以及收入的增加。
现在我们国家还有6亿低收入群体,每个月的收入不到1000块钱,提升中低收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或者说是推进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样一个目标的重要的抓手。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因为国际社会的经验表明,这个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要做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将现在这种收入分配哑铃型的分配结构,两头大中间小,改变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的结构。
有人乐观一点,坚持认为未来10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在现有的4亿中等收入群体基础上翻一倍,达到8亿。我觉得这个可能乐观了一点,我认为未来10年到2030年,中等收入群体到6个亿。因为未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
另外的话基于协同发展,要解决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觉得也面临很大的机遇。大家已经看到最近几年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有西部的成渝双城记,以及长江经济带,东北振兴,一带一路等相关的国家级的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的潜力。
第二个方面就是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的红利。
大家看到在应对疫情过程当中,以新基建为核心的新一轮的投资,基建的投资,对经济的推动和未来的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里面涉及到5g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的技术的广泛应用,改造我们传统的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实现产业链整体的提升水平,提高质量。
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看到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我们有拥有1.7亿人口,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和专业化的技术,职业培训,这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本基础。所以人口红利看起来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们人才红利逐渐显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这一块充满了机遇。
第三个方面就是国企改革与民营经济大发展。
国企的三年行动计划在稳步推进,未来的话,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最新的大家看到中央政治局的会议里面提出,要打破垄断。垄断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现在平台经济,还有一个我们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在很多领域也是处于一种垄断地位的。
国有企业在不同的这个领域有不同功能定位,特别是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的领域,一些战略性的技术领域,国有企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在更多的商业性的竞争性的领域,要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更多的释放空间,让民营企业大有作为,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中国独特的一个国情,都有巨大的机会。
第四个就是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来临以后,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健康养老产业供给的严重不足。
中国老龄化社会加快来临,在转型的过程当中,产业结构,特别是与养老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充满了巨大的机遇,有巨大的需求。我们要完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让老有所养。这个形势变化很快,要不了几年我也快60了,我还没有思想准备,还说已经到了老年人了,对吧?我觉得至少我这种状态保持30年,没有问题。
所以陈社长讲他讲了30年,我觉得可能保守了一点,这就是要发挥它的应有的作用。对吧?你不能让60岁的人一一一下岗就跳广场舞,对吧?资源闲置,还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他的经验、他的智慧、他的能力,方方面面要继续发挥作用,当然整个社会的这种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
第五个方面就是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的机遇。
新发展格局里面是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循环,我们是以内需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内需这里面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特别是消费。当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以上以后,大家看到消费需求出现了更加多样性、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大家看到现在很多时尚的消费,现在也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传递到我们的三四线下沉市场。另外的话,通过电商业的发展,一些农村边远地区的土特产也能够进到城市,城乡之间的这种双向的自由流动、循环,释放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的需求多层次、多样性,这种由需求引领的供给侧的变革,改革创新,产业结构的升级,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的商机,这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加大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为我所用,同时也为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最近一段时间大家也看到,即便是疫情的冲击,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是保持双双稳定发展的态势的。国际社会都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从去年开始,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超过美国,去年是42万亿,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品的市场。中国会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商品输出走向资本输出,这都是看得见的一个发展的态势。
中国的市场的空间很大,对外合作的空间巨大,实现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当中,我们自身的发展机会很多,也为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的前景,合作前景。这是以上5个方面对未来做一点出线条的展望。
中央经济政策的亮点
第一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概念。
大家知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建议里面,未来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是主线,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但是这一次又提出需求侧的改革,因为大家看到今年以来,经济的这种艰难的复苏的过程当中,反映出供给侧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多样性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反映在我们供给侧的质量不高,结构和需求的结构不匹配。
比如说我们在很多领域里面看起来是产能过剩的,供给过剩的低端制造业就是如此,但是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很多领域供给是严重不足的。比如养老的问题,一老一少的问题,托儿所幼儿园的问题,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方方面面,有很多民生领域供给是严重不足的,所以要倒逼供给侧的改革。但是我们供给侧也不是被动的被需求牵着鼻子走,而要更多的通过创新,通过作为来创造新的需求。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了。
供给侧不是简单的从过去那种大水漫灌,通过需求管理刺激需求,而通过改革的手段,通过我们企业的创新来创造新的需求,通过我们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创造新的商机。我觉得这一块市场空间很大,进而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良性的互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一个动态的均衡平衡。
第二个就是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
大家也看到现在最近几年我们金融体系也暴露了一些局部性的风险。尽管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是稳定的,但是某些领域已经显现的风险。虽然已经妥善处置了,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应该引起警觉。
现在金融市场金融体日益复杂,随着不断的扩大开放,潜在的风险会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在应对疫情的过程当中,采取的一些非常规的、超常规的财政政策刺激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从近期来看,有一些企业的债券也出现了违约,一些延期还本付息的这些债权债务要延期到明年3月底,未来新老政策之间应该有一个平稳的衔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必然会形成一些风险的积聚。
明年我相信会有一些新的风险,银行的坏账会出现一些潜在的风险。前期互联网金融科技领域里面,我们已经妥善处置了一些平台公司,但是未来在这个领域里面,金融的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保持一个良性的互动,共同发展,也是一个挑战。
特别是平台公司,它很容易形成一种自然垄断状态。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面,大家看到一些企业一些投资机构,利用资本优势,赢家通吃。开始的话大量的投钱烧钱,然后消灭所有的竞争对手,最后由它的独占市场,然后制定规则,最终实际上是抑制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抑制了市场的活力,让消费者利益受损。
所以现在大家也看到了这种潜在的风险,一些平台公司,所以在这一次会议里面也提出要反垄断,防止资本的无序的扩张的问题。将来金融体系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在目前为止,大家可能都感到很震惊。过去的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金融体系的发展的速度更快,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我们现在银行体系的资产320万亿,债券市场今年一举突破100万亿,现在也是120多万亿。股票市场的规模现在70多万亿,接近80万亿。房地产市场的规模是指我估计大概500万亿,林林总总还有银行、保险、基金、信托超过1000万亿,1000万亿的规模。但是现在整体的流动性还是偏于宽松的。
未来的政策的退出,这是势在必行。但是退出的节奏力度如何把控,这是一个挑战。必须退出,不退出可能会酿成通货膨胀或者是资产泡沫。但是退出过快,也可能导致目前经济刚刚出现的良好的复苏的态势,可能会掉头向下,出现二次探底,有这种潜在的风险。因为现在大家看到我们经济恢复复苏的基础并不牢靠,即便是10月份双节期间,我们的消费需求还是偏弱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当月的同比只有4.3%,全年社会消费品社会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这是42年来改革开放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
今年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70%,外贸增长的贡献超过30%,消费的贡献是负的。过去在正常的岁月里面,时间里面大家看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以上,最高的时候70%以上。消费在经济增长当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投资在经济增长当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但是这个基础不牢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未来要夯实消费基础,还是要发展实体经济,把就业放在优先的位置,稳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咱们整个的资本的无序流动,特别是在这些资产领域里面兴风作浪,投机,它会冲击我们实体经济。所以未来相关的调控政策要引导资金有序流入到实体经济,特别是短板领域,高科技未来要鼓励发展的一些产业和领域至关重要。
第三个方面就是增强产业链的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这是对我们创新的一个新的要求。
到2035年我们要建成创新型的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这个挑战性是很大的。目前在全球创新国家指数指数排名当中,我们是名列第14位。整个的创新能力随着我们的努力,到2035年能不能够进入前8名的位置,或者是更靠前的位置,我觉得这是很难的,这是很大的挑战。
所以未来创新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核心,中心工作,通过创新培育我们新的发展的动能,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这个特别是从国家产业经济安全的角度考虑,要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叫自强不息。从过去这种模仿引进借鉴西化,消化吸收,要转向自主创新。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之下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整个的一些核心的技术,产业链的关键的环节,现在还存在很多卡脖子的环境,有面临断链、吊链子的风险。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我们的位置,保持可持续发展。
第四个方面就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衡健康发展。
其实这个提法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了,以前讲房住不炒的定位,都是未来要持之以恒追求的。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强调平稳健康发展?担心按下葫芦浮起瓢。因为前期超常规的这种货币政策钱流下去了,覆水难收。钱如果流到房地产领域兴风作浪,可能酿成新的风险。
过去历史形成的,我们中心城市的房价偏高,实际上是已经抑制损害了我们当期和未来的消费能力,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扭曲了经济的结构,这需要时间来逐步消化。
但是要尤其在当前,尤其要防止这种大起和大落,如果房价过快的上涨,那会造成新的风险至关重要。
第五,十四五期间的工作还是要注重短期政策调控和长期的改革政策,要相互衔接配合,发挥整体效应,这一点至关重要。
从短期来看,我们的财政政策积极有为,但是也要把控好力度和节奏。今年我们的财政赤字可能突破6%以上,明年不可能再保持这样一个水平,这是不正常的。要有所下降,这个力度会有所减弱。
货币政策也一样,货币政策的话,今年总体上还是偏于宽松的。但是大家看到最新的11月份的我们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资金的投放都是超常规的。尽管M2的增长速度是有所下降,是有所下降的。但是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M1的增长速度近期是超过了10%以上,我个人认为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很多市场主体小微企业资金很紧张,但是整体来看,从宏观来看,流动性还是充裕的。
整个的资金价格利率水平并没有明显的上升,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特别是M1是流通中现金加企业的活期存款,那说明活期存款还很多,企业的投资的预期或者动力还不足,很多钱还趴在银行的账上,还没有流到实体经济当中去,对吧?还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特别是大家看到投资领域里面严重的不平衡,房地产投资那是一马当先。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长乏力,这种情况也要引起高度关注,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也要把控好节奏。
另外的话我们改革这一块难啃的骨头都在后面,特别是扩大开放,在开放的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新的风险。如何保证结构的调整,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有风险的防控,质量的提升,给他统筹兼顾,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挑战。
这样的话就为明年3月份召开两会做一个铺垫或者提供一个指引。所以展望未来,新的一年,我觉得随着疫情的控制,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恢复,未来的5年是充满挑战和充满希望的5年,机遇是大于挑战的。通过5年或者稍长一点时间努力,我们整体进入发达国家水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是对人类社会巨大的贡献。
当然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我们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到本世纪中叶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以展望未来的30年,我觉得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们线网上的各位朋友,我觉得我们很幸运的,我们可以见证历史,见证这样一个大的转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参与其中,我们感到倍感荣幸,也应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奋斗,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各位,谢谢。